今年以来,江苏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部党组“加强、聚焦、优化”工作方针,全面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寓监管于服务,不断强化预算约束刚性,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全面提升部门预算监管工作质效,更好服务保障在苏中央预算单位高效履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紧抓预算和决算两个关键环节,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一是加强预算审核。把部门预算编制审核作为全生命周期监管的源头环节抓紧抓实,深刻把握好部门预算编制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坚持绩效导向,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审核相结合,围绕“人、财、物”,摸清家底,强化数据比对分析,提升审核质效,以审促管,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二是深化决算审核。根据“指定+自选”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依托监管信息系统,有针对性选择审核单位,在确保决算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对决算数据的分析评价,提醒改进财务管理薄弱环节,实现决算审核由“数字合规”向“治理增效”转变。三是强化预算执行分析。预算执行是财政资金产生绩效的重要环节,健全完善预算单位总体收支情况系统分析机制,系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通过横向比对和纵向分析,全面掌握在苏中央预算单位整体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研判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明确监管工作重点方向,推动问题整改,充分发挥预算科学控制的作用,确保有限财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深化资金资产监管,提升预算管理科学规范水平
紧抓资金和资产两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大数据+监管”监管模式,推动基本财务制度落实。一是加强资金监控。根据预算单位性质,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开展银行账户管理,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防范管理漏洞,推动依法依规开户及核算资金。突出重点资金监控,对监管信息系统预警产生的疑点信息,每日关注、及时清理,提高预警信息处理效率。强化实有资金与零余额账户资金的联动,防范资金挤占挪用风险,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二是强化资产监管。扎实推进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流程监管,督促各单位严格做好各类资产登记和核算,推动资产盘活利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重点关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资产处置等内容,确保应入尽入、应管尽管。对机构改革等涉及的资产划转以及与其他单位开展的资产置换等工作提前介入,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推动资产管理提质增效。三是深化内控评估。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开展属地预算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情况审核评价工作,将内部控制报告核查评价嵌入预算单位日常监管各个环节,坚持线上评估与线下核查相结合,对部分单位进行重点核查。加强督促督导,了解掌握预算单位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流程、防范履职廉政风险等情况,推动预算单位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内控管理要求,全面提升财务资产管理科学规范水平。
三、深化闭环管理机制,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着力构建健全“传导政策—日常监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一是强化政策宣讲。坚持把加强前期指导,开展政策宣讲作为推动预算单位财会监督自查自纠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定期召开预算单位财会监督工作会议,及时传达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新要求。主动加强与属地中央预算单位沟通,重点加强对划转撤并单位和系统单位的服务指导,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开展,做好政策解释说明,积极答疑解惑,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二是强化过程纠偏。充分发挥财会监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纠偏、动态调整、保证目标实现的作用,持续推进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管,及时发现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督促立即整改到位,对不能够立即整改的,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协助解决遇到的难点堵点。三是强化长效整改。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着力构建“处理一例、规范一类、治理一域”的监管服务模式,建立监管发现问题定期通报机制,对预决算审核、银行账户管理、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名通报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以监管促发展,督促预算单位持续健全约束有力的内部财会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推动预算单位持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